查看原文
其他

守护苏作之美,在传统中创新的苏式织绣

李楠楠 Nplus by Noblesse
2024-09-03



苏州镇湖,这里的人们习惯把刺绣称为“做生活”。一架绣绷,十指春风,这就是千百年来镇湖女儿们的日常。被称为“国绣手”的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出生在镇湖一个苏绣世家,母亲和表姐都是当地有名的绣娘。她从小跟着妈妈采桑叶、养蚕、刺绣,七八岁时就拿起了绣花针,十几岁时已经能够独立绣出一些传统题材的作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


2009年,姚建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涉及题材广泛,艺术造诣高超,从人物肖像到传统古画,作品被珍藏于人民大会堂,并多次被国家元首作为国礼赠予外宾……姚建萍告诉我们,苏绣的创作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而是由多个流程配合完成。它对刺绣者的技艺、韧性、耐心和定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一幅刺绣作品的诞生,必须经过选择刺绣底稿、准备刺绣工具、配线设色、刺绣及绣品装裱等环节相继完成。单是刺绣这一环节,就得经过设计、上稿、上绷、勾绷、配线、刺绣、装裱等多道工序。


在姚建萍看来,苏绣不是简单的手工劳动,而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表达,手眼合一、心手合一,通过主观的思维、视角、审美,调度手上的针线,炼意于美,化技为艺。


姚兰正在检查工坊新完成的绣品《山水之境》

双面绣经典作品《 浔阳琵琶图》

姚绣工坊绣娘正在绣制《菊花图通景屏风》


令人欣喜的是,姚建萍的手艺后继有人,她的两个女儿都会苏绣,大女儿姚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的青年传承人,同时也是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馆馆长。母女两代人,对苏绣的传承延续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又能相互鼓励学习。姚兰无法想象没有刺绣的童年会是怎样的,她出生刚8个月,妈妈就毅然决定外出拜师深造苏绣技艺,这一去就是4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青年传承人姚兰


从小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姚兰,不是寄宿在奶奶家,就是在姑姑家,而奶奶和姑姑也都是苏绣高手,常常摆好两架绣绷给姚兰和妹妹随便玩儿,刺绣成了她们的玩具,有时姚兰和妹妹也会帮奶奶穿穿针、理理线。姚建萍并没想过让女儿从事苏绣这一行,走这条路是女儿自己的选择。作为年轻一代,姚兰希望苏绣能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她从纽约苏富比学院毕业归国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苏绣在当代有多少贴近生活的可能性?如何将工艺美术的媒介与形式拓宽?如何让非遗回归生活?或者简而言之,如何让更多年轻人认识苏绣?


王昭君-乞巧织情是荣耀中国节系列的第三个皮肤,是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合作的七夕皮肤,由姚建萍、姚兰母女参与设计。


2021年,“王者荣耀”手游推出一款由姚建萍、姚兰母女参与设计的“王昭君英雄新皮肤”,销量突破8位数,她们甚至用苏绣等比例还原并出品同款成衣。苏绣,一时被大批年轻人所触及。但在姚兰看来,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她认为中国许多好的手工艺都在面临低商业化甚至无商业化的问题,结果导致行业高龄化,没有年轻人愿意学,最后工艺技法销声匿迹,这是最可惜的。我们在工坊看到姚兰及其团队做过的许多尝试,将苏绣与时尚、生活方式、家居设计等结合。如果说母亲姚建萍对传承的理解是专心致志探索苏绣技与艺本身的高度,那么女儿姚兰希望将伟大的梦想化成动力,为苏绣的当代化传承而奋斗。她们都是孜孜不倦的践行者。


人类非遗“缂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文


陈文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作为中国当代缂丝创新第一人,她也是人类非遗“缂丝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缂丝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村村有工厂,家家有机台。但那时的陈文还在设计公司里画设计稿,创作专供日本的寺庙服饰,这一画就是7年,而这7年的时间给了陈文极大的磨练,也让她有机会更深入地认识缂丝。90年代之后,苏州缂丝业一下就落寞了,可陈文对缂丝的热情依旧。1996年,她完全投入到缂丝事业中,5年后,与丈夫一起成立“祯彩堂”(主要涉及缂丝文物的修复、名人字画的仿制以及缂丝同当代生活相结合的日用品研发),直到2008年开设自己的第一家门店。


陈文与丈夫一起成立的第一间祯彩堂就坐落于苏州的平江路上


苏州古城区平江路上的祯彩堂已经开了十几年了,这里是苏州古城的核心地带,汇聚了各地的游客。十个人走进祯彩堂,十个都会说:“你这刺绣好像有点不一样?”一天下来,陈文和祯彩堂其他工作人员就“何为刺绣,何为缂丝”的问题要答上无数遍。陈文意识到,这是传播缂丝文化的窗口。



非绣,是织;缂丝是借助简单的平纹木机,按照预设的图案,在固定经线上用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以梭代笔分区来回挖织,最后通经回纬(断纬)拨实加固而形成的织物。缂丝的制作需要运用结、掼、勾、戗等各种技法,至今仍完全依赖手工操作,无法用机械替代。陈文告诉我们,每一件缂丝作品的完成需要漫长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多达十几道的织机准备工序,然后是蚕丝原料的制线与染色,再经过细致的技法分析,才能进入最重要的缂织部分。机上制作结束后,还需要落机修剪线头,再行装裱缝制。


陈文缂丝作品《莲》


陈文说,好的图案原型决定了缂丝作品的品质,优秀的缂丝创作者需得绘制一手好的图稿。陈文的《缂丝牡丹图》曾入选世博会中国馆,原本的平面绘画在增添了纤维质感后产生惊喜而特别的效果,许多艺术处理形式也是在纸上无法达到的。与刺绣不同的是,刺绣只能在主体上创作,它的底部需依托现有的材料,而缂丝则可以规划绘画的整体内容。在她看来,图稿与上缂丝机织造都是对原作的二次创作,这样发挥创意的工作是让陈文极其欢欣的。



从携手李宗盛的“李吉他”打造的全球第一把缂丝吉他,到与知名首饰设计师、顶级皮具品牌等联手将缂丝工艺融入当代时尚生活方式中…… 陈文不同于任何以往的缂丝匠人,她在传承中勇于创新,着重于缂丝与当代生活的融合,不断探索缂丝与新材料、新产品的结合。祯彩堂如今有50名匠人,令人高兴的是,这两年有越来越多年轻人登门拜师学艺。陈文说,她正在着手设计缂丝装置作品,为今年年底的展览做准备。聊起缂丝时,她总是眉开眼笑,让人觉得无比亲切,我们也不禁跟着她兴奋地期盼起缂丝的未来。


统筹/视觉监制/撰文

人物摄影

新媒体设计

李楠楠

RIVEN

VICK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Nplus by Nobless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